下面是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點《語文》文言文閱讀練習,大家在復習時,它的意思可要記住。
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以下問題。
向雄字茂伯,河內山陽人也。父韶,彭城太守。雄初仕郡為主簿,事太守王經。及經之死也,雄哭之盡哀,市人咸為之悲。后太守劉毅嘗以非罪笞雄,及吳奮代毅為太守,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獄。司隸鐘會于獄中辟雄為都官從事,會死無人殯殮,雄迎喪而葬之。文帝召雄而責之曰:“往者王經之死,卿哭王經于東市,我不問也。今鐘會躬為叛逆,又輒收葬,若復相容,其如王法何?”雄曰:“昔者先王掩骼埋胔,仁流朽骨,當時豈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!今王誅既加,于法已備。雄感義收葬,教亦無缺。法立于上,教弘于下,何必使雄違生背死以立于時!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,為將來仁賢之資,不亦惜乎!”帝甚悅,與談宴而遣之。
累遷黃門侍郎。時吳奮、劉毅俱為侍中,同在門下,雄初不交言。武帝聞之,敕雄令復君臣之好。雄不得已,乃詣毅,再拜曰:“向被詔命,君臣義絕,如何?”于是即去。帝聞而大怒,問雄曰:“我令卿復君臣之好,何以故絕?”雄曰:“古之君子進人以禮,退人以禮;今之進人若加諸膝,退人若墜諸川。劉河內于臣不為戎首,亦已幸甚,安復為君臣之好!”帝從之。
泰始中,累遷秦州刺史,假赤幢、曲蓋、鼓吹,賜錢二十萬。咸寧初,入為御史中丞,遷侍中,又出為征虜將軍。太康初,為河南尹,賜爵關內侯。齊王攸將歸藩,雄諫曰:“陛下子弟雖多,然有名望者少。齊王臥在京邑,所益實深,不可不思。”帝不納。雄固諫忤詣,起而徑出,遂以憤卒。
1.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
A.雄迎喪而葬之 迎:迎喪,接喪
B.今鐘會躬為叛逆 躬:自己,自身
C.假赤幢、曲蓋、鼓吹 假:給予
D.齊王攸將歸藩 攸:所
參考答案:D
解析:攸是人名,指司馬攸。
解題思路:要注意結合上下文推斷詞義,這些實詞,使用頻率高,古今詞義既有聯系,又有區(qū)別,包括通假字、偏義復詞、一詞多義、古今異義四種情況。要做好此類題目,一是靠平時多積累,二是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言環(huán)境進行推斷,兩者結合,則問題迎刃而解。
2.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,不相同的一項是( )
A.今王誅既加,于法已備 B.法立于上
宋人既成列,楚人未既濟 何必使雄違生背死以立于時
C.與談宴而遣之 D.古之君子進人以禮
帝聞而大怒 遂以憤卒
參考答案:D
解析:“以”第一個是“用”,第二個是“因為”的意思。
解題思路:近幾年來,文言虛詞題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選段中包含某文言虛詞的句子,與課文中含有同樣文言虛詞的句子進行比較,辨析異同。這其實是典型的考查知識遷移能力的題目?忌忸}時,應準確回憶所學課文中的文言虛詞詞義,并聯想這個文言虛詞在其他課文中的詞義,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虛詞與之進行比較,分析異同,從而作出準確判斷。
以下3--4題中的句子,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( )
3.①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獄 ②若復相容,其如王法何
A. ①又因少許怨言把他關進監(jiān)獄 ②你又同情他,把王法放到哪里了
B. ①又因小小的譴責把他關進監(jiān)獄 ②我如果再寬容你,又把王法放在哪里
C. ①又因少許怨言把他關進監(jiān)獄 ②我如果再寬容你,又把王法放在哪里
D. ①又因小小的譴責把他關進監(jiān)獄 ②你又同情他,把王法放在哪里
參考答案:C 解析:“相容”的“相”指“你”
解題思路:高考文言翻譯,要求直譯為主,意譯只是輔助。因此,除非你有足夠的理由,否則一定要講究字字落實。專用名詞如地名人名官職名等照抄,省略要補出,詞類活用要準確,特殊句式要調整。
4. ①昔者先王掩骼埋胔,仁流朽骨 ②退人若墜諸川
A. ①從前先王將骨頭肉埋在地下,仁心傳布到枯骨上 ②退掉一個人像落到水里一樣
B. ①從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體,仁德潤澤枯骨 ②摒退一個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淵.
C. ①從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體,仁德潤澤朽骨②退掉一個人像落到水里一樣
D. ①從前先王將骨頭肉埋在地下,仁心傳布到枯骨上②摒退一個人如同把他推入深淵
參考答案:B
解析:“胔”從造字法上推斷,及“掩骼”“埋胔”并列,可知“骨骸尸體”正確;“退”意為“摒退”,“諸”即“之于”
解題思路:一般來說,高考要求我們翻譯的句子,并非每一個詞語都難度大,都難以理解,往往是只有兩三個詞語難度較大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說,翻譯句子其實就是對關鍵詞語的確切認知。這些關鍵詞語多為多義詞、活用詞以及古今異義詞等。
5.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,能夠表現向雄重義的一組是( )
①雄感義收葬,教亦無缺 ②假赤幢、曲蓋、鼓吹 ③及經之死也,雄哭之盡哀
、軙䶮o人殯殮,雄迎喪而葬之 ⑤安復為君臣之好
A. ①③④
B. ①②④
C. ②③⑤
D. ②④⑤
參考答案:A
解析:②是皇帝的賜予,⑤“復為君臣之好”也是因為皇帝的要求,而且最終是絕交。
解題思路:“篩選”就是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,它要求能夠識別和區(qū)分不同信息。本考點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,能夠從全文的角度對有關信息材料進行辨別、篩選并提取組合,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類,從而體現出對文章的理解程度。
6.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( )
A.文帝司馬昭在向雄為鐘會收殮安葬后責備他,向雄卻說“我為道義所感化而收葬他,沒有過錯。”
B.武帝曾下令讓向雄與劉毅恢復君臣關系。向雄迫不得已,便到劉毅家里拜訪他,說:“我們恢復君臣的友好關系,怎么樣?”
C.齊王打算回到封國時,向雄曾向天子進諫說:“陛下雖然子弟多,可是有名望的人少。齊王守在京城獲益的確很多,不能不考慮。”
D.對于向雄的進諫,天子并沒有采納。向雄極力進諫,違背了圣旨,向雄徑自出宮,后因憤懣而死。
參考答案:B
解析:“我們恢復君臣的友好關系,怎么樣?”錯誤,文中為“君臣義絕”的意思是絕交。
解題思路:做好這類題,要注意以下三點:①巧提要素。這類題一般考查故事的敘述要素,做好這類題首先要有明確選項中敘事要素的習慣。②細讀語境。細讀原文,明確故事發(fā)生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情的原委等敘事要素。③認真比對。認真比對題目選項與原文的異同,進而做出選擇。
參考譯文:
向雄字茂伯,河內山陽人。父親向韶,是彭城太守。向雄當初在河內作主簿,給太守王經做事。王經死后,向雄哭得很傷心,市人都為他悲傷。后任太守劉毅曾經無故鞭笞向雄,后來吳奮代替劉毅任太守,又因少許怨言把他關進監(jiān)獄。司隸鐘會把向雄從監(jiān)獄里征召出來當都官從事,后來鐘會死了無人收殮下葬,向雄迎喪并安葬了他。文帝司馬昭召見向雄并責備他說:“以前王經死了,你在東市哭他,我不問罪,F在鐘會叛逆,你又收殮安葬他,我如果再寬容你,將把王法放在哪里?”向雄說:“從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體,仁德潤澤朽骨,當時難道先占卜功過,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嗎?現在刑法已經施行,按照法令已經處理了鐘會。我被道義感化而收葬他,道義教化我這樣做沒錯。法令在上面制定,教化在下面發(fā)揚,為什么一定要讓我陷于違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?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遺棄在荒野,作為將來的仁人賢士的口實,不也太令人惋惜嗎?”文帝很高興,與他交談并飲宴后才讓他回去。
累遷為黃門侍郎。當時吳奮、劉毅都是侍中,一同在宮廷門下,起初向雄不跟他們說話。武帝知道后,敕令向雄應恢復君臣的友好關系。向雄迫不得已,便到劉毅家里,拜見之后說:“早先接受了詔令,君臣之義了結,可以嗎?”說完便離去。武帝聽說后大怒,責問向雄:“我讓你恢復君臣友好關系,你為什么故意絕交?”向雄說:“古代的君子用禮義引薦人,用禮義摒退人,現在引薦人如同把人放在膝蓋上,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淵。劉河內(劉毅)不成為我的敵人,已經是很萬幸的了,又怎么能恢復君臣友好關系呢?”武帝同意了。
泰始年間(265--274),累官任秦州刺史,賜給他紅色旗幟、曲柄傘、鼓吹等儀仗,賞他二十萬錢。咸寧初年(275)入朝為御史中丞,遷為侍中,又出朝任征虜將軍。太康初年(286),任河南尹,賜爵關內侯。齊王司馬攸打算回到封國,向雄向天子進諫道:“ 陛下雖然子弟多,可是有名望的人少。齊王守在京城,獲益的確很多,不可不思量。”天子沒有采納他的意見。向雄極力進諫,違背了圣旨,向雄就自己離開了宮殿,后來因憤懣而死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以下問題。
蜀賈三人,皆賣藥于市。其一人專取良,計入以為出,不虛價,亦不過取贏①。一人良不良皆取焉,其價之貴賤,惟買者之欲,而隨以其“良”、“不良”應之。一人不取良,惟其多,賣則賤其價,請益則益之,不較②;于是爭趨之,其門之限③,月一易,歲余而大富。其兼取者,趨少緩,再期④,亦富。其專取良者,肆⑤日如中宵,旦食而昏不足。 郁離子見而嘆曰:“今之為士者,亦若是夫!昔楚鄙⑥三縣之尹⑦三:其一廉,而不獲與⑧上官,其去也,無以僦⑨舟,人皆笑,以為癡。其一擇可而取之,人不尤⑩其取,而稱其能賢。其一無所不取,以交于上官,子吏卒而賓富民,則不待三年,舉而任諸綱紀之司,雖百姓亦稱其善,不亦怪哉!”
[注]①贏:利潤。②不較:不計較。③限:門檻。④再期:兩年。期,周年。⑤肆:店鋪。⑥楚鄙:楚國的邊遠地方。⑦尹:此指縣官。⑧不獲與:不被賞識。⑨僦(jiù):租賃,雇用。⑩尤:指責,怪罪。
1. 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文字的大意(5分)
答:其大意:“其中一個,橫征暴斂,無所不貪,用索取的錢財,賄賂上司,他像對兒子一樣對待下屬吏卒,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對待富家。”(意思對即可)
2. 用文中的話回答下面的問題(6分) 世人對“楚鄙三縣之尹”的態(tài)度各自是:
答:(6分)世人對“三縣之尹”的態(tài)度是:其一“人皆笑,以為癡”;其一“人不尤其取,而稱其能賢”;其一“百姓亦稱其善”。
3. 郁離子將“蜀賈三人”與“三縣之尹”這樣對比意在說明什么?(4分)
答:(4分)當時的社會現實是,奸商與貪官沒有區(qū)別。大奸大富,小奸小富,不奸不富;大貪大富,小貪小富,不貪不富。(意思相近即可)